高校畢業生就業,起薪高低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。近兩年,“大學生起薪一年比一年低”的議論不少,對此需要理性看待。
勞動者的工資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,與市場供求、所在行業的市場結構、工作環境、工作安全程度和體面程度、工資的計酬方式以及勞動者未來的發展空間等因素都密切相關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,勞動力也實現了高度的市場化,對大學生的需求沒有像大學擴招那樣增長,因此造成大學生的“就業難”。
此外,學歷、職業盡管與收入有一定聯系,但并非都成正比。收入的高低更直接取決于市場的需求。供不應求的職業,其收入自然就高;反之,供過于求的職業,其收入也自然就低,這是市場規律。
筆者認為,大學生擇業不能只看起薪,而應該積極“向前看”,既不能因為起薪低而感到沮喪,也不能因為起薪低就輕易放棄就業機會。大學畢業生不管是選擇就業,還是自主創業,都是走向社會實踐的必由之路,都應該把“起薪低”的這段經歷當作一種鍛煉和磨礪。